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不信东风唤不回
——临淄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生态区建设纪实◇ 刘龙飞 耿根华
发布时间:2010-05-19 14:27:33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绿水环绕,绿树叠翠,绿草如茵。道路边连绵不断地园林绿化带摇曳着迷人的新绿,淄河上低翔的群鸟传递着和谐的气息……近年来,临淄区人大常委会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支持政府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生态面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水变清了

淄河是临淄的母亲河,悠悠淄水承载着齐都的深厚底蕴和灿烂文化,既滋润了古齐大地,也孕育了临淄的文明。前些年因工业用水增加和对水源的超额开采,导致水源枯竭,河床干涸,滥采滥挖和乱排乱放使淄河渐渐变为了排污沟和垃圾场。在近几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的关于淄河治理的建议就达30多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决心下大力气分期对淄河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委托专业机构规划了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的齐文化生态园。区人大常委会同步监督,将淄河治理作为重点议案进行督办,先后批准了太公湖一期工程和淄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总体规划,在斥资近亿元建成1500亩水面的太公湖的基础上,2008年投资1.6亿元实施了淄河综合开发二期工程,以太公湖为中心,上游下游总长8.3公里,通过恢复水面、涵养湿地和两岸绿化,形成水面宽300至500米、两岸绿化护坡50米的淄河生态河廊。建设了淄河、齐都两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向湖中补充净化水5万立方米,保证了淄河清水长流。治理后的淄河如一条彩带,将两岸散布的旅游景点串联成了一条黄金旅游线,成群的白鹭、野鸭等20余种水鸟在此聚居。沉寂了30多年的母亲河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成为了临淄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天变蓝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临淄区依托齐鲁石化公司等住地大企业的原料、技术、公用工程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区。由于部分企业发展起点低、工艺落后,特别是有些土小企业非法排污,刺鼻的气味、横流的污水、漫扬的烟尘随处可见,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视察调查,及时向区政府提出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以清理取缔土小企业和非法排污企业为重点环保综合整治活动,共取缔关闭各类违法业户数百家,全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同时,建立了环保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抓源头控制,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几年来,累计拒批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项目60个,涉及投资15亿元。二是抓执法检查,在化工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设立环境监测机构,将清理取缔及限期治理的业户分别登记造册,定期进行巡查,确保治理成果。三是抓群众监督,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环保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在显著改善环境的同时,有力的推动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5.4%和8%,全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景变美了

天蓝水碧,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换届以来,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城市绿化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管理一体化进行了连续监督,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组织视察、执法检查等形式,督促支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和生态建设一体化,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提高绿化水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区政府按照常委会建议大力实施了“二沿三环”绿化工程18300亩,栽植速生杨等树木180万株,实施荒山绿化6万亩,建设生态林网8万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镇2个、示范村30个。在大力实施绿化的同时,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路域综合整治,通过建设交通景观带,构筑起了绿色生态大框架。健全完善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财政每年投入600万元,组建了村、镇、区三级环卫队伍,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为满足市民休闲活动需要,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按照因绿置景、因水置景、因路置景的原则,先后投资近亿元规划建设了横贯城区东西的带状公园晏婴公园,全开放型城市综合公园太公植物园,改造建设了齐园、莆田园,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良好的城市环境得到市民的交口称赞。□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