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

任前法律考试

青山碧水惠民生
——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关注生态修复纪实◇ 李敏绪 李 伟
发布时间:2009-05-29 11:01:37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淄博人大

微风吹过,片片芦苇轻轻摇曳;水中央,群群水鸟欢快嬉戏;河堤上,钓鱼人悠然挥动着鱼杆……虽至隆冬,淄川区孝妇河畔仍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站在淄川区城南镇樊家窝村附近的孝妇河堤坝上,眼前是一片被大坝拦蓄起来的白茫茫的水面,凉风吹过,波光粼粼。西边一道南北方向的堤坝外侧,高高的芦苇密密匝匝。水中央的芦苇丛中,一群野鸭子欢快地游动着。“要说这条河,过去可真是气味熏人。今年政府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关停了部分污染企业,新建了几个氧化塘,现在河水明显变清了!”家住城南镇河洼村,沿着村头孝妇河畔正在散步的张大爷说。

淄川是全市重要的老工矿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耐火材料、陶土、铝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分布较广,有着较长时间的开采历史。近年来,随着建陶、水泥等行业迅速发展,矿产资源开采量逐年增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破坏。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将对《水土保持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列入2008年度工作重点。

2008年9月,淄川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组,开始了历时两个多月的执法检查。通过到有关部门、乡镇、村进行调研,发现全区水土保持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如全社会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荒山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基层难以负担,依法审批、监管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这引起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为了彻底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主任会议成员、驻会委员和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到有关企业、地段进行了实地察看。11月27日,执法检查组向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了执法检查报告。常委会经过认真审议,向区政府提出了审议意见,要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抓紧整改。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实行综合治理,淄川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区里累计投资3914万元,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7.08平方公里,修复太河库区上游面积178.43平方公里;实施部门包荒山绿化工程,已完成封山育林面积38万多亩,营造、补植水保林1248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0.5%;淄河、东坪、商家等镇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切入点,完成土地治理项目6.4万亩,发展优质干果生产基地4.8万亩;实施各级土地整理和矿区生态恢复工程项目190多个,整理和新增土地4万多亩;严厉打击私开滥挖行为,关闭露天采矿52处,关停取缔小石灰窑318只、铝矾土窑192只;实施孝妇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修筑堤坝、建设樊家窝湿地和氧化塘等,起到了固沙保土、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效果。

青山碧水扮靓新淄川。地处淄博市与潍坊市交界处的黑旺镇,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群众靠山吃山,吃的是资源饭,土石灰窑、硫磺炉、石料厂、炼铁炉等小企业遍地开花,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流失。近年来,该镇按照“抓大关小、有序开发、生态修复”的工作思路,痛下决心,坚决关停取缔土小企业、狠抓规模企业环保治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镇旺达公司、正晋特钢、宝塔焦化3家规模企业,都属于钢铁、焦化等限制类行业。按照“不达标、不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综合利用之路”的思路狠抓企业环保治理和生产管理,在基本消灭污染的同时也使企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据统计,三年来,三个企业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新上了废气、废水、废渣等环保处理设施,实现零排放。与此同时,企业还深入进行内部挖潜,改良生产工艺,新上回收转化设备,变废为宝,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三家企业共完成税收9500多万元,并获得了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生态修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司衍会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关注我区的生态修复工作,为给百姓营造一个青山碧水的生存环境而不懈努力。”□

版权所有 : 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淄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9053009号